1929美国经济大萧条,当时美国银行与金融机构大面积倒闭,美国工人的失业率和解雇率急剧增加,一些工商制造业出现极大倒退。整体社会的消费需求不旺盛,社会经济开始倒退。
1992年6月至2000年,日本股市跌幅超60%,16个行业暴跌了整整8年,日本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进入“低欲望社会”,消费降级是这个阶段日本国内经济比较形象的表现。
我们当下面对的挑战与上述历史的某些时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我们不禁要问,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时期,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应对?看未来远不如看过去来的清楚,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中“邻居”们是怎么度过危难,又有哪些行业迅速发展带给我们启示。
1933年,罗斯福继任美国总统,开展“百日新政”:
1. 调节劳资关系: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,规定工人有权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,调节劳资纠纷,规定工人每周最高工时和每小时的最低工资。
2. 调节工业生产:监督生产,调整商业金融,规定工业产量和市场分配价格,避免盲目内卷和生产过剩。
3. 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:对破产银行进行整顿,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,放弃金本位,实行美元贬值,禁止黄金出口,以增强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。
4. 限制农业生产: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生产规模,销毁过剩农产品,提高农产品价格,克服农业生产危机。
这些政策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恢复,恢复了社会生产力,对广大中下层民众产生了积极影响。新政的影响深远,不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的经济危机,还为战后美国经济的长期上升趋势奠定了基础。
接下来,再看看日本,在1990年代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,这场危机主要由资产泡沫的破灭引起。为了应对这一危机,日本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:
1. 金融体制改革: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,加强金融监管,遏制过度信贷,降低金融风险。
2. 刺激内需:通过扩大财政支出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、引导消费等措施,刺激国内需求。
3. 产业转型创新:推动产业升级,发展高科技产业,提高产业竞争力。
4. 对外开放: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,拓展海外市场,实现国内外市场互补。
5. 应对人口老龄化: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,日本政府采取提高退休年龄、鼓励生育等措施,缓解劳动力市场压力。同时,发展养老产业,提高老龄化人口的福利保障。日本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措施,逐步走出了1990年代的经济危机,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。
在这些历史中,也并不是全部行业都萎缩的,在经济危机中,人们往往对未来感到悲观,但正是这种悲观情绪推动了即时消费型行业的发展,及时行乐变成了那时代的主流,以下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:
1.精神娱乐业。有句老话叫”盛世的珠玉,乱世的小曲”,话糙理不糙。越是在经济低迷阶段,人们越需要精神寄托,流于”低俗”的大众娱乐就越受欢迎。美国的赌马和好莱坞的电影,日本的电子游戏和动漫,都属于这一类。
2.低廉高频消费。“口红经济”下,那些有助于节省开支的,提供了低廉消费替代选择的商品,都会受到最广泛人口基数的底层人民的欢迎。美国的廉价酒馆、日本的低端零售,都属于这一类。
3.先进制造业。在一个世纪前大萧条的美国,汽车是新生事物,正在逐步代替老旧的自行车和马车,渗透率逐步提升;在泡沫破灭后的日本,汽车是出口全球的主要商品,正在加速向全球扩张,抢占了大众、福特等的市场地位,
乃至于销售居全球之冠,“有路就有丰田车”。
回顾完历史数据,这些数据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段文字,但其实这中间经历了很长时间,美国走出大萧条1929年至1938,用时9年。日本在1990年代经历的经济危机,通常被称作“失去的20年”。这场危机的起点是1980年代后期
至1990年代初期的泡沫经济的破灭,日本经济直到2000年代初期才逐渐恢复,走出危机用时20年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9年和20年或许只是短暂的瞬间,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和结构性改革,可以走出经济危机,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个人而言,这些时间却是一代人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时光。